海丝茶梦:香飘万里的事业
林华东
摘要:中国茶彰显含蓄内敛、天人合一的东方文明,铁观音是中国茶中之精品。海上丝绸之路是茶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给予中国茶和茶文化再次融入世界的历史机遇,安溪铁观音将再次成为联结“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桥梁和纽带。
一 中国茶,东方文明的典范
据说,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将茶叶作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我们深信之!2014年4月1日,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说:“中国是东方文明的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欢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茶文化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和合”精神。好茶离不开天,离不开地,更离不开人。天、地、人和谐,才能生产出好茶。客来上茶,茶让人和人的关系更和谐。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一幅长卷,大写“茶”字,体现中国茶对世界的影响,震撼全球。
喝茶对身体有诸多好处。茶还可以给你很多很多灵感。古语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姓大众有需求;“琴棋书画诗酒茶”,文人墨客最欢迎。茶是生活,更是文化;可见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许嘉璐曾经提出,中华文化有两个特点,“一为中国医学,二为中国茶文化。”我们深有同感。茶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因子,更是与世界交流的最典范的中国元素。
二“海上丝路”成就茶叶和茶文化的世界传播
历史上,透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茶文化向世界广泛传播,从生活方式到思维理念对许多国家产生过深刻影响。
例如日本。公元9世纪,日本刮起一股“弘仁茶风”。日本贵族在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中出现了模仿中国人品茶的风潮。到了公元12世纪,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渡海来到中国并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此后,历经4个世纪,日本终于将中国茶具和饮茶方式本土化,并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时至今日,日本茶道体现的 “和、敬、清、寂”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
再如英国。大约在17世纪初,荷兰人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茶叶输入欧洲。荷兰是欧洲最早开始推行饮茶之风的国家。17世纪中叶,茶叶才开始输入英国。到了18世纪,茶叶在英国开始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饮茶成了英国寻常百姓的日常习惯。19世纪中期,饮用下午茶已经演化为全英的生活习俗,并波及许多英联邦国家和地区。饮茶文化最终发展成英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当茶叶向海外传播时,同时也带去茶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茶文化的传播在语言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据浙江大学马晓俐研究,中国茶叶的对外传播,主要依托“海上丝绸之路”。有两条路线,一是葡萄牙人从广东、澳门传入,经过俄罗斯,到达希腊、土耳其等国家;所以这些国家“茶”的发音仿自广东话。二是西班牙、荷兰等国家从福建东南沿海的刺桐港、月港、厦门港传出,“茶”的发音与闽南话几乎一样。
1.从闽南方言传出,读[te:]。荷兰语读Thee,德语为Tee,拉丁语说Thea,法语、马来语叫Thé,挪威、瑞典、丹麦、西班牙语是Té,意大利语是Tè。英语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期英语发音 Tee [tay]即tei;18世纪中期之后才转为Tea[ti:];
2.从澳门广东话传出,读[Chá]。葡萄牙语是Chá, 俄语是Чай,转写成拉丁字母是chai;蒙古语读chay,希腊语是Τσάι,转写成拉丁字母tsai,发音像中文的“猜”;日语写法和中文一样,就是汉字“茶”,发音是chya。
回望历史,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茶瓷传播之路。茶瓷传播的国际交往,不仅推动那个时代的进步,而且使世界众多国家接受典范的东方文明——中华文化。
今天,我们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内涵更为广泛,但是茶瓷的传播依然是重点。我们有必要在茶叶背后的文化上多下功夫。中国茶文化显示的含蓄内敛、平和包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主席把茶文化喻指东方文化,把茶当做和平的使者,足见茶文化的弘扬意义之重大。习近平对茶文化的评价已经引起海内外广大民众进一步关注中国的茶文化。这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茶产业,为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茶文化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我曾经思考过乌龙茶之精品铁观音。我认为,铁观音茶叶“四美”丰厚:形、香、色、韵,令人陶醉。铁观音茶叶“四情”纯真:雅、谦、清、和,饱含儒德。茶叶之中的和谐包容、天人合一的哲理,已经凝聚在人们日常生活习俗之中,有着深刻的生命力,历经千年而不衰竭。
当你品尝铁观音时,你会觉得生活有滋有味。泡茶时神情从容,过程连贯,显示着一种幽雅的旋律美;体验茶之怡然养性,深含情趣美;茶具、水质、空间,彰显韵味美;品茗茶者彬彬有礼,流露着浓浓的谦和美。
可见,茶叶不只是一片树叶!其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茶叶的种植、制作、销售到品饮,勾连了古今茶文化深厚的历史,汇集了大自然之美、整合了天地之道、阐释了人文之理。典型有如安溪铁观音,独具特色,是在特殊土壤、特定海拔、特殊时空、特定技术中浑然天成的产物。其背后蕴含着深邃的科学精神、美妙绝伦的境界,与时俱进的栽培、制作和经营技艺。
三 弘扬茶文化,重现中国茶的魅力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正是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建设新的茶业强国的良好机遇。在当下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环境下,如何做好“海上茶叶之路”,已是中国茶人的重大课题、重大担当。
有人拷问,中国茶是世界最早的,但今天的影响度不高,原因何在?我们的名茶有如铁观音,其品质绝非快餐式茶叶的立顿之辈可比;但为何没有人家拥有的世界大舞台?这是因为现代以来,我们的茶产业是以内需为导向的。向世界输出我们的铁观音等优质名茶,让世界重新欣赏和追求中国茶叶风味和茶文化的精妙之处,是我们当下亟需打造的平台。
1. 要扩大消费市场份额
茶产业是我国最具东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但是,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譬如,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茶产业问世也才百余年,他们以出口为导向,形成了今日的世界影响。又如,英国的“立顿”,面向各阶层,尤其是中下阶层,结果是能让声名远播世界。要重整中国茶的世界影响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养大众化消费市场是茶叶市场亟需关注的问题。我们的茶产业首先还是要着眼于13亿人口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大市场。这个市场巨大,占有它就可以令商品扎根。茶叶除了需要一个好的品牌,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植大众。要以实实在在的价位、货真价实的质量和持之以恒的信誉取胜。
茶叶作为饮料,已经在世界的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盛行。借助海丝之路的建设,要及时捕捉国际茶叶市场的信息动态,特别是要研究不同国家品饮口味、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做好科学的研究开发。例如,海外华侨华裔喜欢原汁原味的茗茶,而欧美、中东、非洲等民族则喜欢在茶叶中添加糖和香料等。面向大众,面向中下阶层消费群体,茶在海外有大的发展空间。英国立顿茶就是走的这条路。我们需要根据各族群的爱好兴趣,把茶叶与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天然药品及日化用品的深加工联系起来,提高科技开发和产品创新能力。或许这更符合国外民众的养生保健需求。
要改变经营方式,借助“互联网+”推进虚拟经营。创新电子商务和茶叶拍卖交易等新方式,掌握开拓和创新市场的话语权。
2. 要推进茶文化创意
茶文化体现着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我们应该通过茶叶,讲述让世界感知的中国文化魅力;通过文化创意,将中华文化元素融进茶叶的品牌、品质、品味和产品设计之中,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
茶产业要走向国际化,就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卖的已经不仅仅是茶叶。茶叶有价,文化无价。加入创意的茶叶就不再单单只是一片树叶,品茶就是品文化。只要有了文化的支撑,树叶就能变成黄金!
茶企要做大做强就得从创意产业入手。台湾在茶文化创意方面比大陆早得多,有许多经验可以推介。现在我们也乐见大陆许多地方开始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这是能发生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新增长方式,有可能支持和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要挖掘重要的文化资源。譬如,来自历史背景的,抑或来自区域民俗的。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特有的文化资源,提炼和设计便于传播的视觉体系,利用独具匠新的传播手段,规划有效的传播渠道加以培育。
要加大导向功能,使茶行业之间能够相互借鉴,不断产生新的创意点。茶企要尽快建立以生产为起点的综合性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关注大众感觉的兴奋点,体验消费者的利益点,摸索行业创新的核心点,提炼创意的表现形式。
3.要利用各种媒介加大茶文化的传播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做广告,不广而告之,别人就不知道你的存在、你的产品内涵。目前,茶企上央视投放广告片已日渐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提升了茶文化品位,还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品牌效应和行业效应。
不过,产品广告有多种样式。广告片只是宣传的方式之一;但广告片的形式是一种强迫性植入,开始会让人感到新鲜,久而久之,效果就不明显。所以,产品的宣传,有时更要借重文学形式。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例如,看了《刘三姐》就想到广西听歌,看了《五朵金花》就想到云南蝴蝶泉一游,读了《孔乙己》就想到咸亨酒店看看。因此,还应借助两岸的名流做些文学宣传,拍摄能打动人心的故事片展示茶文化内涵。
我们的茶和茶文化历史上已经成为联结“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和合”的中华文化精髓,具有“雅、谦、清、和”的茶道精神,自古以来一直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和平友谊的使者。今天,我们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茶文化仍然可以发挥其释疑增信、沟通民心、和谐友善的文化功能,推进海丝沿线各国人民之间互相理解、友好相处与和平发展。
(作者:林华东,泉州师范学院,教授)